戈米反击梅内斯:足球的肤色是胜利,而非分裂
当法国足球记者皮埃尔・梅内斯在极右翼电视台镜头前抛出 “法国队现在全是黑人” 的言论时,他或许没料到,这番带着偏见的 “观察” 会激起前国脚巴费蒂姆比・戈米如此强烈的反击。这位拥有法国和塞内加尔双国籍、在职业生涯中斩获 347 球的足坛老将,用一句 “煽动仇恨与分裂是可耻的”,揭开了法国社会关于种族与身份认同的深层矛盾。在足球这项本应超越肤色的运动中,这场言论风波早已超越体育范畴,成为检验法兰西 “自由、平等、博爱” 理念的试金石。
优游注册,优游平台,ub8优游,ub8优游平台梅内斯的争议言论并非孤立存在。他在采访中不仅歪曲法国队的种族构成,还将儿子在球队的个人经历歪曲为 “被黑人欺负” 的族群冲突,这种将个体事件上升为种族对立的叙事,立刻引发舆论哗然。事实上,法国队的阵容从来不是所谓的 “全黑人阵容”,而是由多元背景球员组成的共同体 —— 正如 1998 年那支被誉为 “Black-Blanc-Beur”(黑人 - 白人 - 阿拉伯人)的世界杯冠军队,球员的肤色从来不是选材标准,胜利才是。梅内斯的言论刻意忽略了一个事实:法国足球的强大恰恰源于郊区青年通过足球改变命运的奋斗史,那些在巴黎郊区水泥地上追逐梦想的孩子,无论肤色如何,靠的都是汗水而非肤色获得机会。
戈米的反驳具有特殊的分量。这位出身圣埃蒂安青训营、曾效力里昂、马赛等法甲豪门的前锋,本身就是法国足球多元体系的产物。他职业生涯辗转欧洲、亚洲多国联赛,既见证过法国足球的辉煌,也深知少数族裔球员面临的隐形壁垒。在回应中,戈米特别强调 “两届世界冠军法国队的力量源于其多样性,教练选人依据的是才华,而非肤色”,这句话精准戳破了梅内斯言论的荒谬性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戈米曾在 2019 年为梅内斯的争议言论辩护,称其 “不是种族主义者”,如今态度的转变,恰恰说明这次言论已越过底线,触及了不能妥协的原则问题。
这场风波暴露出的,是法国社会长期存在的种族焦虑。根据法国国家人权咨询委员会 2024 年报告,法国种族主义行为在一年内激增 32%,对少数族裔的包容指数连续两年下降。这种社会情绪与移民史密切相关:二战后为重建经济引进的非洲劳工及其后代,在就业、教育等领域仍面临系统性歧视。郊区青年失业率高达 40%,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,而足球成为他们为数不多的上升通道。梅内斯口中 “巴黎大区比赛只有一个白人” 的现象,实则是底层青年通过足球逆袭的写照,却被歪曲为 “种族占领” 的证据,这种叙事无疑会加剧社会撕裂。

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法国宪法中 “自由、平等、博爱” 的原则,与现实中存在的歧视形成鲜明对比。2025 年欧洲人权法院裁定法国警方 “看脸查人” 的歧视性执法违反公约,揭示出少数族裔在日常中遭受的不公待遇。而在足球场上,德尚教练组选拔球员时从未考虑肤色,姆巴佩、格里兹曼等不同背景的球员能并肩作战,恰恰体现了法国社会最理想的模样。戈米职业生涯中与各种族队友合作的经历证明:当人们为共同目标奋斗时,肤色会自然褪去,只剩下队友身份。
梅内斯的言论还被极右翼政客利用,进一步煽动对立。极右翼代表人物泽穆尔将其奉为 “说出真理的勇士”,这种政治操弄让足球争议沦为政治工具。但历史早已证明,靠分裂族群获取政治资本的行为,最终会损害整个社会的凝聚力。1998 年世界杯夺冠时,全法民众不分种族上街庆祝的场景,曾让多样性成为法国的骄傲。如今,这种骄傲不应被偏见言论侵蚀。
在职业生涯的终点回望,戈米比谁都清楚足球的真谛。他在日本川崎前锋结束职业生涯前,仍能在天皇杯决赛中贡献力量,这种跨越国界的竞技精神,本身就是对种族偏见的最好回击。正如他所言,法国足球的成功从来不是某一种族的胜利,而是多元文化共生的成果。那些在赛场上奔跑的球员,首先是运动员,然后才是他们的肤色或国籍。
当争议逐渐平息,留给法国社会的思考仍在继续。戈米的反击不仅是为足球正名,更是在捍卫一个多元社会的底线 —— 拒绝用肤色划分人群,拒绝让仇恨言论污染公共空间。在 “自由、平等、博爱” 的理念诞生地,足球再次提醒人们:真正的强大源于包容,而非排斥;真正的荣耀属于团结,而非分裂。这或许就是这场言论风波最珍贵的启示。
发表评论